真的是由于技术所限?
电脑键盘以它主功能区左上方的六个字母命名为QWERTY键盘,又称为标准键盘。键盘已经根植于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它其貌不扬,一点不引人注意。可是你是否知道,它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看上去字母随意而无序地排列?
一个流行的观点认为这是由于早期技术所限。18世纪初期,打字机发明之后,键盘就随之出现。早期的键盘按键是以英文字母顺序ABCDEF排列下去的。后来打字机逐渐流行,打字成为一项正式职业。因为早期打字机还不太成熟,打字员高速打字时,相邻两个字母按键如果快速地相继按下去,就会粘连在一起而弹不起来,影响打字效果。于是,字母顺序被打乱,常用词缀被分开,相距足够远从而保证不会粘连。
这种解释猛一看,挺合乎逻辑的,然而有一个大问题。英文词缀er是使用频率排在第四位的字母组合,为什么却被并列设置在一起呢?这种QWERTY键盘起源说,虚构的成分很高。
实际上,QWERTY键盘的发明人是克里斯托夫·肖尔斯,他是19世纪60年代美国发明家、画家、记者。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他最了解打字工作,但是当时肖尔斯发明QWERTY键盘的缘由是什么,历史上没有记载,已无法考证。1878年,他与雷明顿公司签订合同,授权雷明顿公司生产他发明的键盘式打字机,即附带QWERTY键盘的打字机。同时肖尔斯也申请了QWERTY键盘专利。
出乎意料,甚至肖尔斯自己也没有预料到,QWERTY键盘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1890年时它就被公认为世界领先键盘,并被各大生产厂商接受。
与摩尔斯电码的源渊
QWERTY键盘为什么如此走俏?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比较愤世嫉俗,当然换个角度看就很有战略眼光。这种“古怪”的键盘设计,可以让生产商借机投资打字培训,赚取额外利润,并鼓吹键盘设计的新颖能启发你让其他设计更新颖。这些情况,就使看似随机的键盘设计成为了一种流行。
第二个原因非常实际,就是QWERTY键盘普及的基础在于摩尔斯电码。
摩尔斯电码,又称为摩斯电码、莫斯码,它是一种信息编码标准,是人类早期利用无线电通讯的编码方式。它把每个英文字母、数字、标点,以点“•”和划“-”,即“滴”和“嗒”两种信号的组合来替代,接收端收到信号组合后,进行解码就可以正常阅读。以前没有电话,有急事找人必须发电报,电报信号就是摩尔斯电码。它生命力长久,从19世纪30年代发明起使用了一个多世纪,在海事通讯中被作为国际标准一直使用到1999年。
想像一下,19世纪后半叶,有一份重要工作就是专注于接收摩尔斯电码,及时把电码信号,转换成文字信息,也就是一封电报。这工作要求接收方转换信息的速度非常快,必须跟上发送方。摩尔斯电码全是点和划的组合,一串长长的点划组合才意味着一个单词,当接收这些电码组合时,有些开头的字母是相同的。比如,Z和SE常常混淆,如果看不到接收的全部电码,根本不知道究竟是Z还是SE。好不容易看到全部电码,这时发送方已经开始发送下一个电码了,这要求接收方必须立即确定是哪个字母。所以,Z和SE就必须处在邻近的位置。
于是,QWERTY键盘就这样“无意”中流行起来。有市场就有竞争,后世陆续诞生了不少其他版本的键盘设计,包括肖尔斯自己生前又注册了好几个其他版本的,但至今100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能取代QWERTY键盘。
当然了,最初的QWERTY键盘到今天仍然做了一些小改动。刚开始它没有Shift键,只有“大写键”和“小写键”,分别对应输入大写、小写字母。另外,标点符号也做了相应的改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大科技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