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到“完美人体”会想到什么?九头身的美少女?还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然而这些公认的完美身材在英国生物人类学家爱丽丝·罗伯茨看来并不是真的完美,她认为真正适合人类的完美形体与现代健康和美的标准并不相关,而应该是更加实用和有价值的形体。我们可以通过将一些“不太成功”的人体特征替换成其他动物身上演化得更理想的部位,来打造“完美人体”。
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主管罗杰·海菲尔德于是向她发出“三个月打造实体”挑战,邀请爱丽丝把“真正完美”的人体展现在大家面前,爱丽丝欣然接受了。她进行了一次全身扫描并列出一份“修改清单”,邀请解剖艺术家和雕刻师以此为基础创建出了一个全新的“完美身体”。
当挑战约定之日到来时,大幕拉开,一个基于自己形象的升级版爱丽丝出现在了科学博物馆里,面对这座与正常人类身体相去甚远的模型,许多观众都大跌眼镜,实在说不出究竟“完美”在哪儿,爱丽丝却高兴地为大家依次解说设计的精妙之处。
章鱼视网膜
我们人眼的结构虽然精巧但并不完美。我们的视网膜大致由3层细胞组成,分别为感光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理论上,感光细胞应该在最外侧,因为要接受外界传入的光信号。而节细胞负责最后将电信号传入大脑应该位于眼睛最内侧。但我们人眼的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感光细胞和节细胞竟完全颠倒了!
于是,当光线射入瞳孔时,要先经过节细胞,这导致了由它发出的神经纤维必然会汇聚成一束,反穿眼球再绕回大脑。而在此处,感光细胞是没有落脚之地的,所以我们视网膜中有一块区域无法感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盲点”。
与我们相比,章鱼的眼球似乎才是“正确设计”:章鱼的感光细胞,正朝向光线进入的方向,而血管、神经纤维等都位于感光部位的后方。所以,这些神经是直接连到大脑,无需穿透视网膜,再绕路回大脑。如果我们能拥有章鱼的大眼睛,就不会存在盲点。
猫耳朵
人能听到的最高声音频率约为2万赫兹,狗虽然能听到3.8万赫兹的频率,却无法区别高低,而猫能听到5~6万赫兹以上的高音,正因为此,在野外靠捕猎为生的猫才能通过判定超声波的来源和位置,来发现小型啮齿动物的藏身之所。并且,虽然猫和人类的耳朵都有褶皱,但是猫的褶皱更加明显,这些褶皱能够根据声音来源的方向来回扭曲,从而让猫在瞬间判断出声音的准确位置。
此外,不同于人类外耳的固定结构,猫的耳周有着发达的肌肉,它们耳朵可以旋转180度。这让它们能够更多地收集声波,增加听力范围。爱丽丝说,如果我们拥有猫的耳朵,不仅能放大进入耳朵的声音,而且也不用担心随着年龄增长而失去高频听力。
黑猩猩脊柱
我们的长而灵活的腰椎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跑步,但缺点是腰椎承受的压力很大,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背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等问题变得非常常见。因此爱丽丝建议效仿“黑猩猩固定术”,将腰椎从五个椎骨减少到四个椎骨,通过更短、更结实的脊柱来给予身体用力支撑,并建立盆骨的髂骨翼以进一步稳定脊椎。
“我在这里牺牲了我的腰部,但为了生物力学的优势我认为是值得的。”爱丽丝说。
袋鼠的育儿袋
众所周知,对于人类女性来说,孕育和分娩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爱丽丝说当她在推特上发起调查时,发现很多人对清单中的这一条反应强烈,也许是生育带来的痛苦引起了母亲们的共鸣。骨盆结构更适合人类直立行走,但对于分娩来说显然不是最理想的,尤其是当宝宝的头部比较大的时候。
在孕育生命这一环节上袋鼠的生理结构就比我们人类理想很多。爱丽丝在“完美人体”上采取了袋鼠的生育策略——袋鼠是胎生动物,但没有真正的胎盘,小袋鼠在受精30~40天左右即出生,非常幼小,生下后立即被存放在母袋鼠的保育袋内,否则将无法生存。有意思的是,小袋鼠生下来就能凭着直觉爬向母亲的腹袋。袋鼠妈妈在自己的皮毛上为它舔开一条小路,小袋鼠就循着这条路一步一步爬到育儿袋的袋口,然后跳入袋中。在育儿袋内的小宝宝非常安全,还能通过袋内的乳头吮吸乳汁。直到6~7个月才开始短时间地离开保育袋学习生活。一年后才能正式断奶,离开保育袋。
“我们也可以将幼小的胎儿放在育儿袋中,这样能够减轻人类骨盆产生的分娩困难。”爱丽丝说。她在人体上设计出育儿袋,让胎儿待在那里继续长大直到他们足以离开母体独立生活。
鸵鸟的“大长腿”
陆地上的长跑冠军非洲鸵鸟的平均速度可达65千米/小时,按这个速度跑完42千米的马拉松甚至不需要40分钟,而目前人类马拉松的最好成绩是 1 小时 59 分 40 秒(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2019年10月12日)。鸵鸟为什么能跑这么快呢?因为它拥有相对其身体大小最长的腿,并拥有最长的奔跑步幅长度——每步约5米。
此外,与其它鸟类相比,鸵鸟腿部肌肉的大部分,更集中在大腿骨和髋骨的较高的位置上,而腿上较低的摆动部分则比较轻盈,由长而少肉的肌腱拉动。腿部的肌肉块更靠近身体重心,摆动腿的节奏就可以更快一些,就像摆动节拍器那样,可调重量越接近支点,摆动的节奏就越快。同时,鸵鸟的趾爪在奔跑时可以像钉鞋一样穿透地面,确保足够的抓地力。
想想看,如果我们也能拥有这样的“大长腿”,那“飞一样的速度”就不再是梦。
更多的设计灵感
除此之外,爱丽丝还从很多动物身上得到了设计灵感,比如像鸟类一样的肺帮助更有效地处理氧气;如头足类动物一般可以任意切换的肤色;还有和狗相似的多冠状动脉连接结构,这将保证两个主动脉将血液输送至心脏的各个区域,减少阻塞风险等等。
如今人类基因编辑技术越来越成熟,爱丽丝的设计看似惊世骇俗但理论上并非不可操作,而且她表示,尽管这个模型现在看上去很极端,但是经过一些时间的修改和调整,最终它会更加被人所接受。
但是除了技术上的问题,道德伦理上的困境同样值得关注,毕竟面对这个突兀的育儿袋,连爱丽丝自己都表示有点担心,而所谓完美又是否有极限?究竟是否能通过人为设计来实现“完美人体”,也许随着时间推进,人类会逐步探寻到答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大科技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