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的避税天堂

大科技大科技 大科技 2016-06-20 4970 0


律师事务所抖出的秘密

2016年4月3日,全球上百家权威媒体突然统一播发了一条重大新闻:中美洲巴拿马一家神秘的律师事务所多达2.6TB的数据被泄露出来,这些数据中的文件数量超过了1100万份,其中包括了480万封电子邮件、200多万个PDF文档。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家来自中美洲小国的律师事务所的数据,竟能够引起全世界媒体的关注?而且,为什么这家十几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的律师事务所,竟会流出内容如此繁杂的数据?其实,由多个国家记者组成的国际调查记者同盟早在2015年就得到这些文件了,该机构动用了全世界80多个国家的100多家媒体,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弄清楚这些文件中内容的头绪。通过文件中的各种数字、图表和文字,记者们看到了这些文件所揭露的可怕真相:这家名为莫萨克·丰塞卡的律师事务所曾经为超过1.4万家客户在巴拿马这个“避税天堂”进行避税、洗钱和隐藏“离岸贸易”带来的巨额资产,为了帮助客户做成这些“业务”,莫萨克·丰塞卡律师事务所创立了超过21万家“空壳公司”(没有任何经营行为、徒有其名的公司),而这些空壳公司与全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有所关联,甚至涉及到了西方国家的一些政商名流。
这批令人震惊的文件被公布之后,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所谓的“避税天堂”和“离岸公司”的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人们终于开始注意到,在世界上一些平凡到近乎被平民大众所遗忘的国家和地区中,居然隐匿着来自全世界的数量惊人的巨额财富,而这些地区其实就是跨国公司和全球权贵的避税天堂。

躲避纳税的天堂

何谓避税天堂?就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资本经营不收税,或者税率非常低,对比大多数国家苛杂繁琐的税制,这对于那些拥有雄厚资本的资本家、跨国公司和贪官来说,足可以称得上是天堂了。
什么样的国家或地区会愿意免税呢?一般而言,大概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国家富得流油,政府不屑于斤斤计较些许税收,比如迪拜、文莱等国;第二种原因则恰恰相反,一些国家缺乏资源,不知何以致富,只有发挥制度优势,比如提供简便的公司注册手续和低税制,吸引全球公司在当地注册,以赚取管理费和服务费;又比如提供高度严格的财务保密服务,吸引企业或者个人顺利避税和隐匿资产。绝大多数的避税天堂是属于第二类,比如这次“一举成名”的巴拿马、著名的百慕大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以及开曼群岛。
尽管避税天堂有着各种吸引人的政策,但如果你想得到避税天堂的好处,还需要建立一个“离岸公司”。在英文中,表示“离岸”的单词是offshore,即远离海岸的意思。许多著名的避税天堂,比如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并非一个独立的国家,它们是英国海外的领地,也就是“离开了英国本土”的意思。因为离开了英国本土,所以英国国内的那些交易限制和规则,在避税天堂都不起作用了。后来,离岸公司就特指那些注册在类似于开曼群岛这样的避税天堂,但实际业务却是在公司所有者所在国进行的公司。
从表面上看,除了公司的注册地远离公司所有者之外,这些离岸公司与一般的商业公司并没有太大区别。它需要正式注册,有正式的公司名称,它可以与其他商业公司开展平等的商业活动。但实际上,这些离岸公司大多数都是些“空壳公司”。虽然形式上具有公司的所有要素,但是背后却没有什么真正的经济活动可言。离岸公司最主要的功能是帮助个人和企业避税和管理资产,它既可以享受避税天堂的税收优惠,又能够在国际贸易中绕开关税壁垒,而且对公司业务和资产高度保密,极大减少了各种商业风险。
很显然,避税天堂和离岸公司并不是一回事,但是,避税的需要将两者紧密结合到了一起,并由此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避税妙招,比如“转让定价”、“爱尔兰—荷兰三明治”模式以及“税收倒置”等等。

转让定价

在跨国公司利用避税天堂和离岸公司避税的方式中,转让定价是最常见的一种,很多著名的跨国公司都精于此道,比如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生产商宜家家居(IKEA)。
众所周知,宜家家居是一家瑞典企业,但是宜家将总部设在避税天堂荷兰(税率较低),然后将宜家在其他欧洲国家的获利,转移到避税天堂(荷兰)的总公司(即离岸公司)。这一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假设宜家家居以500欧元的成本在瑞典生产了一套家具,然后以1500欧元的价格卖给了德国的代理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宜家家居能够获得1000欧元的利润。按理来说,它应该为这1000欧元的利润纳税,不过由于避税天堂(荷兰)的存在,它可以少交很多税。
首先,宜家家居需要成立3家公司:瑞典的公司、德国的公司和一家设在避税天堂(荷兰)的公司。瑞典公司先将家居以500欧元的价格卖给荷兰公司,接着荷兰公司再将家居以1500欧元的价格卖给德国公司。这样做能够免税的奥秘在于,瑞典公司以500欧元的成本生产家居而又以500欧元的价格卖给了荷兰公司,技术上说瑞典公司没有获得任何利润,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纳税可言。同样的,德国公司以1500欧元买入家居又以1500欧元的价格卖给德国代理商,技术上说也没有任何利润,当然也就不会产生税了。
显而易见,设在避税天堂的荷兰公司(离岸公司)是整个过程的关键所在。虽然荷兰公司在以500欧元买入家居又以1500欧元的价格卖出,这一过程中产生了1000欧元的利润,但是这家公司是设在避税天堂荷兰的,它会少交很多税甚至不需交税(视荷兰政策而定)。

“爱尔兰—荷兰三明治”

“爱尔兰—荷兰三明治”模式是上世纪末苹果公司发明的避税方式。苹果公司通过在爱尔兰设立子公司,将非美国的无形资产转移到子公司名下,并在子公司、荷兰空壳公司以及加勒比海的避税天堂之间进行复杂的利润转移操作,最终将大量利润留在百慕大、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从而规避在美国缴纳税款。这是一种合法的而且非常高明的避税手段,于是,谷歌、亚马逊、思科以及微软等美国IT企业巨头纷纷效仿,其中,声称经营宗旨为“永不作恶”的谷歌公司最精于此道。
以谷歌为例,“爱尔兰—荷兰三明治”这套方法的核心是谷歌公司必须在爱尔兰设立两个子公司,一个子公司是能处理业务的实体公司,另一个子公司是空壳公司(即离岸公司),只为转账的需要而建立。而且,这个空壳子公司又注册为跨国公司,宣称其管理部门(总部)在百慕大、维尔京群岛或者其他避税天堂——那里不征收公司所得税。爱尔兰的税法允许当地公司以公司管理部门所在地作为征税国,所以爱尔兰空壳子公司,其征税国是百慕大或其他避税天堂(美国税法不容许这么做,所以这套把戏无法在美国本土玩)。
谷歌在爱尔兰设立的实体子公司雇用了约两千名员工,而爱尔兰空壳子公司的“总部”却只有两个律师和一位经理,办公地点设在百慕大群岛的一个律师事务所。爱尔兰征收的公司所得税是12.5%,而美国为35%。谷歌总公司首先将其在美国本土研制发展成的网络搜索技术和广告服务技术等知识产权在海外的租赁权,转让给它在爱尔兰的空壳子公司。出于转移利润到海外以避免美国高税率的目的,这种转让总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进行,以帮助公司降低在美国的缴税,提升在海外的利润。租赁权转让后,谷歌在爱尔兰的实体子公司获得空壳子公司的授权,向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销售谷歌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即谷歌的产品,比如广告服务。于是谷歌的海外销售收入躲过了美国35%的重税。
虽然爱尔兰的税率比起美国已经低了很多,但谷歌还不满意,它的目标是零税率。由于谷歌产品的海外租赁权属于爱尔兰空壳子公司,爱尔兰实体子公司销售谷歌产品后,便要向空壳子公司缴纳产品使用费。出于转移利润避税的目的,这种产品使用费总是定得尽可能高。于是,爱尔兰实体子公司将99%的利润以产品使用费的名义转移到爱尔兰空壳子公司。而空壳子公司的所谓总部在百慕大,无需征税。至于实体子公司的征税国是爱尔兰,该公司只有剩下的1%利润需要按照爱尔兰12.5%的税率纳税。
但是,爱尔兰实体子公司不能直接向百慕大转移利润,因为爱尔兰的税法细则使它很难将销售后获得的利润,在没有缴税的情况下直接从爱尔兰转移到百慕大。这个困难可以利用爱尔兰对于欧盟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来解决,即从爱尔兰向位于欧盟国家的子公司转账可以豁免税务。于是谷歌在有“税收漏洞”的荷兰又设立了一个空壳子公司,爱尔兰实体子公司获得销售的利润后立刻将其转移到荷兰空壳子公司,荷兰空壳子公司再马上将其转移到爱尔兰空壳子公司的百慕大总部,然后百慕大总部又把钱转到爱尔兰空壳子公司。
依靠着这种绕来绕去的把戏——谷歌的海外利润从爱尔兰实体子公司转到荷兰空壳子公司,又从荷兰空壳子公司转到百慕大总部,又从百慕大总部回到爱尔兰空壳子公司,即“双爱尔兰夹着一个荷兰”,谷歌所有营收中有52%来自海外市场,而谷歌这部分海外营收的税率平均只有2.4%。

跨国公司的避税天堂

 

财富惊人的藏宝地

跨国公司利用避税天堂的方法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比如还存在所谓的“税收倒置”,跨国企业比如瑞辉,通过企业并购将公司的注册地迁至避税天堂,或者通过海外子公司与避税天堂离岸公司之间进行法律诉讼,比如脸书,将利润转化为法律赔偿的方式以避免税收。然而,尽管各种避税妙招层出不穷,但从本质上讲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绕来绕去地将全球的财富转移至避税天堂。这使得避税天堂成为藏匿了惊人财富的现代金银岛——至少从法律上讲是这样的。
比如,在世界地图上,英属维尔京群岛只是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小点,但这块仅有153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汇集了上百万家离岸公司,世界500强的企业和世界最大的25家银行几乎都有分支机构设立在这里。在另一个避税天堂开曼群岛,有一座著名的大楼阿格兰屋,它虽然只是貌不惊人的五层建筑,却为将近两万家公司提供了注册地址,以致于美国总统奥巴马点名批评道:“如果它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办公大楼,那么必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税收漏洞。”2004年,飓风“伊万”袭击了开曼群岛。就在飓风袭击最危急的时候,一架飞机紧急从开曼飞往美国迈阿密。当飓风离去,飞机又悄悄地飞回了开曼群岛。这架紧急起飞的飞机运送的就是一批电脑硬盘,这些硬盘里隐藏着那些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所掌握的巨大财富。由于避税天堂严格执行财务保密,人们也很难知道有多少资金通过避税天堂逃避了税收,但根据英国“税收正义网”所做的估计,在2010年底,藏匿在全球“避税天堂”的资金在21万亿至32万亿美元之间。
大量税款的流失,使“避税天堂”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大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指出,每年从“避税天堂”流失的税款高达2550亿美元,其中仅美国一国就高达700亿。一些国家征不到税,只能将一些有利于民生的公共事业停下来,或者将税款转嫁到平民身上。
另外,“避税天堂”低成本设置的离岸公司和财务保密制度,也令各国贪官、黑社会洗钱和藏匿资产成为可能。因此,在避税天堂大行其道的同时,世界各国对反避税运动也越来越重视。而近期莫萨克·丰塞卡律师事务所的数据泄露,对避税天堂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未来,避税天堂的道路似乎越来越狭窄。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说016年第6期杂志、欢迎广大读者关注我们大科技的微信号:hdkj199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大科技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