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在如何处理人口增长的难题上,两派人士的观念发生了冲突。一些人宣扬必须限制人口增长,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保罗·埃尔利希曾发出警告: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将有数亿人死于饥饿。他在《人口炸弹》一书中写道,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控制出生率。而另一些人则相信凭借聪明才智,人类可以迎接这项挑战。
事实上,埃尔利希预测的那颗炸弹并没有被引爆,植物遗传学家诺曼·博劳格开发出一种高产、抗病的矮小麦,促进了全球农业的生产——史称绿色革命。他说服发展中国家采用这种新种子以及后来的改良大米,使得全球粮食产量翻了三倍。为了嘉奖他挽救了无数生命,博劳格在1970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如今的我们并非就能高枕无忧,人口增长仍然是一颗随时会快递上门、可引爆的炸弹,不可掉以轻心的科学家们正努力掀起下一场绿色革命。
什么导致我们吃不饱?
首先是人口的激增导致粮食的供应不足。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调查,2011年世界人口达到70亿。以前世界人口从10亿增到20亿,大约花费了120年,而现在,大约12年左右人口就增长10亿。尽管近几十年来全球营养不良的比率已经下降,但仍有近8亿人没有足够的食物。2050年预计全球人口达97亿,要养活这么多人口,粮食产量必须增加70%,但提高粮食产量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我们还面临愈发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病害虫这一古老的难题,将随着气候变暖进一步放大——许多害虫更容易越冬,从而导致农作物受更多害虫侵扰而减产。另一方面,全球变暖还会造成极端天气,带来更多的风暴和更频繁的干旱,气象灾害的频发可能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作物都有着各自的习性和生长规律,如果无法适应明显的环境变化,那么其产量和品质自然都会大打折扣。
转基因是大势所趋
解决未来粮食需求最关键的应对措施当然是提高我们土地的产量。城市扩张加上土地流失再到气候变化,意味着我们只能在更少的土地上种植更多的农作物。生物工程的科学家们在通过推出新作物来努力提高产量,这些他们精心设计的作物能更好地抵抗病虫灾害和除草剂的危害。转基因是一条不错的出路,现在绝大多数的美国玉米和大豆种植户都种植转基因的种子。转基因南瓜、番茄和马铃薯等蔬菜也将进一步占领市场。
未来的转基因生物可能更耐热、耐旱,并能提供更好的营养。近年来非常火热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像手持剪刀一样,让科学家以全新的速度和精度在特定的DNA位点上进行修剪、替换或添加,从而在作物育种上取得突破。专家说,该技术可以让有营养、可持续种植但产量低的藜麦、野生豆类等传统作物更容易种植。
但转基因生物也并不全是灵丹妙药。持反对意见的人士指出,它们不能应对现代农业的生态问题,比如土地污染侵蚀和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缺乏。因此,其他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多年生作物,年复一年地生产,以及培育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以提高产量和营养。
然而,虽然转基因的产品越来越多,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十多年前抱着可以一试的心态转变为对安全问题的担忧而持反对意见。在科学家还没有对转基因产品研究透彻之前,民众对其持谨慎的态度是正确的,但是也要保持理性。毕竟一味抵制也不太现实,对于未来,转基因是大势所趋。
接受“恶心”的食物
在粮食供应短缺的重压下,我们还需要更新我们的食物清单,当然,这份食谱上的东西不见得是你爱吃或能接受的。
比如未来我们或许要接受吃昆虫。虽然蚕蛹、甲虫和蚂蚁,这些昆虫富含蛋白质和营养,但是选择接受吃它们又是另一回事了。人类食用昆虫大约可以消化其80%的营养,而对于鸡或猪只有50%。而且饲养昆虫不需要像牛羊牲畜需要那么多的生长空间,可以缓解土地紧张的压力。实际上,根据研究显示,目前全球有20亿人在食用昆虫。油炸是最常见的烹饪昆虫的方法,而且为了克服我们的心理障碍,厨师还可以想办法把昆虫混进普通食物,制成面包、薯片、饼干等我们更能接受的日常食物。看来,昆虫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指日可待。
此外,我们还要拥抱“丑丑”的农产品。大约三分之一的食物在从农场到达餐桌的过程中被白白浪费。我们需要改变对完美产品的看法,稍有虫斑或颜色暗淡的“歪瓜裂枣”,如果可以吃就别扔掉。法国出台法律规定大型超市不得随意丢弃没有售出但仍可食用的旧食品,应该将其用于慈善共享、动物饲养或堆肥,否则将对管理人员进行罚款。大型高级餐厅也应该改变过分讲究食材新鲜度的看法,不要把大量可食用的食材当“边角料”扔掉,应尽可能地“变废为宝”。
据悉,科学家研究证明可以将宇航员的代谢废物,如尿液和二氧化碳,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变身为可食用的脂肪酸,对心脑健康至关重要。等这类技术发展成熟,推广到千家万户,我们就能更加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了。当然,想想可能有点恶心,但是如果真的到了食物短缺的紧要关头,吃还是不吃,可能也是身不由己了。
对于这些未来的食物,你期待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大科技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