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商店兴起
近年来无人便利店日益兴盛,如我国的缤果盒子、淘宝会员店等都相当时兴。稍早些时候,美国亚马逊也推出过无人商店,名为Amazon Go。
它们的兴起,离不开今天发达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以淘宝会员店为例,在门口用手机淘宝扫码就可以进店,进店后全程不再使用手机;选好商品离开时,需要经过两道“结算门”,第一道门感应顾客即将离店的信息并自动开启,第二道门感应商品信息,屏幕会显示“商品正在识别中”,随后则显示“商品正在支付中”,然后便自动扣款,大门开启。
还有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如广州出现的无人书店,顾客打开手机扫描书店门外的二维码,书店大门便可自动启锁,没有导购与收银员,挑选好书籍与工艺品来到店门口的结算区,再次打开微信扫码,系统便能自动感应识别,经确认并结算费用后,书店大门便再次为你敞开。
亚马逊的无人店也与此类似。只要拿到商品,就可以直接离店,没有收银员收款,顾客也不需要扫码付款,而店门会自动检测商品信息,款项随后会在个人帐户里直接扣除。
技术进步使生活更加便利,但实际上,无人商店并不是亚马逊首创的,更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100年前,就已经有无人商店诞生了。
100年前的未来
1916年,美国田纳西州诞生一家特殊的商店小猪扭扭(Piggly Wiggly)。这家店颠覆了传统的购物模式。
以往购物时,都由店员负责拿货,结账后顾客才能拿到东西。但小猪扭扭不一样,它里面特意设计了步行过道,顾客可以直接进去,沿着过道在货架之间漫步,由自己亲自挑选所需的商品。
商品都摆放在各式玻璃橱柜里,由电路和传送带等当时的高科技系统进行输送。顾客只需将硬币投放到机器中换取钥匙,再插入到所选商品下面的锁孔,便能打印出一张票据,最后将票据放回机器,商品就会从传送带运送出来,到达顾客手中。
进小猪商店购物,顾客不再需要与店员打交道,只在结账时才可能需要店员。当时这显得非常前卫,只有那些“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敢进去。商店开业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新颖别致,还让经营成本下降。据创始人桑德斯统计,小猪商店人力成本的下降能使销售利润上涨至少7%,同时商品平均成本还会再减少3美分。
过于超前,黯然收场
1932年,处于鼎盛时期的“小猪扭扭超市”帝国拥有2660家门店。超市创始人希望完善全自助超市的经营方式,连结账都不需要店员,顾客自助投币或刷卡结账,创始人为此开了三家试点商店。
抛开钥匙、开锁、传送带等技术上比较落后的东西,单从购物模式上来看,小猪商店俨然就是今天的超市,而且几乎就是无人超市。当时,它极具颠覆性,为此还被申请了专利——自助式商店模式。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实际运营中,小猪商店并没有为创始人带来可观的效益。商店繁忙时段电路系统负荷不动,无法处理所有的交易;购物流程繁琐,机器操作复杂,有时还不太灵。一开始的新鲜感消失后,这些弊病就逐渐暴露出来。
另外,机器的维护修理成本也很高,种种原因导致小猪商店无法长期经营下去。虽然创始人开了三家试点商店,但它们从来没有真正创造出利润。最后,这种全自助的无人商店也慢慢消失在历史尘烟中,等待着新技术将它唤醒。
作为一家企业,如今的“小猪扭扭”超市已大不如前:仅在美国17个州拥有600家门店。但它所开创的自助购物理念已经征服了全世界。
今天的未来
从一般杂货店,到超市便利店,到小猪商店,再到今天的无人便利店,购物模式在一步步走向无人化。人们买东西,越来越像在自己家里拿东西一样方便。
今天,无人便利店的技术、方便程度已经大大超越了80年前的小猪商店,购物体验自然也不能同日而语,但它们的基本模式却都一样,就是提高购物的便利性与货物周转的效率,并进一步降低商品成本。
那么80年前小猪商店创始人的梦想,今天能实现吗?据报道,美国亚马逊Amazon Go无人便利店开业后,发生了几起商品遗漏现象。有记者在包里塞了几样商品就走出店,但其中的酸奶没被检测到。这事发生过几次,后来记者主动向亚马逊商店反应才成功扣款。如果有人利用这个漏洞来故意偷盗,该怎么防范?毕竟偷盗将会额外增加无人商店的成本,无如不能赢利,也必不能长久。
而国内的无人便利店在2017年被炒作得沸沸扬扬之后,也慢慢冷却下来。像缤果盒子经过半年多的发展之后,似乎没有走出一条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发展路径,缤果盒子也陷入高管离职、多地盒子被叫停的风波中,并且连无人便利店点位增加速度也陷入停滞不前的窘境。
有经销商质疑,盒子需要卡车运输,需要自己接入水电网,这样折腾下来,开一个盒子的成本就是一万五到两万,但一个小型实体店的装修费也就一两万,而且不用担心随时被撤掉或者投诉。在赚钱面前,无人的概念和酷炫重要吗?
由此看来,无人商店的未来仍然前景不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大科技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