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上,丈夫突然发现妻子已死去多时。警方对死者死因的调查结果,令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是维生素的缺乏导致她实施了自杀的行为!实际上,令我们吃惊的东西还有更多……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情绪和感觉伴随着我们,如兴奋、紧张、狂怒、忧郁、恐惧等等。长期以来,人们总以为这些情绪和感觉的产生,完全是一种心理方面的作用,可是,最新的研究表明,导致这些生理行为产生的因素,更多地与一些化学物质有关,而有的虽然与化学物质无关,但导因也远远地超乎我们的想像。
“胆量”大小取决于单一氧化酶
在评判一个人做事情的决断程度时,我们常听人这样形容:“这人胆子真小!”“他很有胆量!”这也说明,长期以来,人们可能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人的胆子里胆汁含量的多少,决定着人言行的果断、勇敢程度。
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先来看看医学上对构成胆子的胆汁的性能是怎么介绍的: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的液体,由肝脏分泌产生。胆汁有两大作用,一是作为消化液,帮助脂肪在肠内的消化和吸收;二是将某些代谢物从肝脏排出。在正常情况下,胆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稳定,当胆汁中各种成分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就会引起胆道疾病。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一点也看不出胆子和人的勇气到底有什么关系,事实上,人勇气的大小和胆汁含量多少确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胆子里面的汁水就是再多,甚至“汹涌澎湃”地充满和激荡着整个胸腔,似乎也不能使本来胆小如鼠的人因此变得气壮如牛起来。
据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勇气主要取决于一种人们可能很少听说过的物质,这就是“单一氧化酶”,它是人体中一种能抑制神经传导物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对大脑中决定人某些行为的区域产生影响。有的人体内单一氧化酶比较多,做起事来就会畏手畏脚、瞻前顾后;反之,“胆量”就会很大,甚至非常爱冒险,往往置生死于度外。
了解了决定人“胆量”的真正原因后,是否就可以用人为的方法来对人的“胆量”施加影响呢?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看到的一个童话一样:有个神仙,他发明了一种“壮胆丹”,如果哪个人做事情缺乏勇气,只要服下这种丹丸,就能一下子变得无所畏惧、一往无前。能不能也发明一种类似的“壮胆丹”,让“胆小”的人变得“胆大”一些呢?完全可以。如今,这种原属神话中的“壮胆丹”真的将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因为科学家正在研究发明一些药物,通过这类药物能够调节人体中单一氧化酶的分泌量,以改变人们的某些精神和行为状态。如对于那些做起事情来总是畏畏缩缩、犹豫不决的人,可以服用减少其体内单一氧化酶的分泌量的药物;反之,对于那些“胆子”太大,做事总是顾前不顾后,甚至老是爱冒险,连生命也不懂得珍惜的人,就有必要让他服用另外一种能够促进他的单一氧化酶分泌的药物了。
通过这种改变单一氧化酶分泌量的方法,就可以向人们展示一种奇妙的精神世界。
比如,你一直对一位异性暗中心仪、渴慕已久,但却总是缺乏自信和勇气向她表白,眼见着别的男子争着向她大献殷勤,她可能会因此被勇敢者“捷足先登”。你的心里暗自着急,却又不知如何是好。现在好办了,你只要服用一些特殊的药物,把你体内一向分泌过多的单一氧化酶降下来,你就会因此信心百倍、豪情万丈,勇敢而又大方地站到她面前,双眼深情脉脉地直视着你的心上人,用热烈、滚烫的语言,说出你对她的爱慕和思念。她一定会因此被你的勇气和表白所打动,最终把她温柔的小手伸给了你。
在战争中,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新技术也可以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当震耳欲聋的炮声隆隆响起,炮弹落在前后左右,炸起一个个又大又深的弹坑,弹片、土块四处纷飞;子弹刺耳地呼啸着从耳边掠过,一些第一次上阵的新兵因此吓得脸色煞白、浑身颤抖、手脚发软,这种时候,他们连枪都拿不稳,更别说会有什么战斗力了。要在以前,这种情况很让指挥官们感到头疼,但是,现在解决这些问题简单多了:只要在开战前给这些新兵服用一些能够降低单一氧化酶的药物,他们就会变得如同久经沙场的老兵一样,雄赳赳、气昂昂,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心烦是梅拉多宁过多
相信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好端端地,突然就会感到一阵子心烦意乱、躁动不安,但到底是因为什么,却怎么也说不清楚。这种看似无缘无故、莫名其妙的精神状况,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实际上,这是人体内一种被称为“梅拉多宁”的物质在作怪。
梅拉多宁是人体内的一种激素,在每个人的体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分泌和积聚,如果它在人体内积聚过多,就会作用到人的大脑中主管情绪的区域,导致人的情绪发生变化,如烦躁、沮丧等,甚至精神忧郁、乱发脾气。所以,当你既不是因为工作、学习,也不是因感情、家庭琐事等方面的原因而突如其来地感到极其不爽时,你就应该想到,是不是这些可恶的梅拉多宁又在你体内兴风作浪了。
一般情况下,梅拉多宁所导致的人的情绪不良通常比较短暂,短则十几分钟,多则几个小时,最多一两天,很快就过去了,对身体和生活可以说是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也就不必太过介意。但是,也有一些时候,如果这种梅拉多宁分泌得太过异常,就会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以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这种影响。最好的方法是,清晨早一点起床,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晒晒太阳,因为梅拉多宁激素在夜间产生较多,而清晨时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特别是后者,有助于消除梅拉多宁物质,这样就可使人变得轻松、愉快,不良情绪逐渐消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一种被称为“冬季抑郁症”的疾病越来越多地骚扰着一些人,每当进入冬季,到医院就诊的此类病人往往就会急剧增加。他们对于病情常常是这样描述的: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对周围事物了无兴趣,或者是急躁易怒,爱发无名火,伴有嗜睡、贪吃等。经过研究发现,梅拉多宁与冬季情绪抑郁症的产生也有着难以逃脱的干系,甚至是这种抑郁症的罪魁祸首。因为在冬季,很多时候都是阴霾密布、乌云四合,缺少阳光的照射,而光线越不充足,昼夜间界线越模糊,就越容易扰乱人体生物钟,同时也容易导致梅拉多宁的大量分泌,于是季节性情绪病——冬季抑郁症也就大量的产生了。
治疗冬季抑郁症的最好方法也是要多到户外活动,尽可能多地晒晒太阳,因为明媚的光线不仅能使人体有效地控制梅拉多宁激素的分泌,而且能使人体生物钟与昼夜、四季的律动同步。但是,因为冬季有阳光的时候确实不多,如果靠晒太阳来治愈此病,存在着环境条件的限制,所以,科学家正在探索用药物替代阳光来抑制梅拉多宁的分泌,以便更有效、更及时地治疗冬季抑郁症。
快感来自多巴胺
人为什么能产生兴奋的情绪?在一次美好的聚餐后、在一次愉快的旅行后、在一次忘情的约会后……人们兴奋的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复,这样的兴奋与快乐是怎样引发的?
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导致快感的化学物质,其中一种分子成分就是“多巴胺”,人类在愉快的工作和生活后、美餐一顿后,就会释放此类物质。多巴胺是行为的催化剂,它促使人们去寻求感到愉快的事情,而且当找到之后就会产生快感。
多巴胺是大脑中一组名为“单胺”的化学成分中的一种,单胺又是神经递质家族中的一员,神经递质同人的很多性格和行为相关,例如快乐、抑郁、攻击、进食和性等等。多巴胺是在大脑中部的神经元细胞体内合成的,在大脑深处有一片被称为“伏膈核”的区域,该区域含有丰富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产生多巴胺并且对其做出反应。伏膈核是大脑的兴奋区和快感中枢,在此区域中释放多巴胺就会使人感到极度快感。
但单是多巴胺本身并不足以产生如此神奇的作用。多巴胺只是一把开锁的钥匙,这把锁被称为“受体”,它是位于大脑细胞表面的一大片蛋白质。只有多巴胺可以识别受体,其它化学物质都无法识别它,正如只有一把正确的钥匙才可以打开某一把锁一样。当多巴胺进入等候已久的受体时,机关就打开了,大脑内部就会开始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让人感到了快乐。
在人生世界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人无论在什么境遇下都保持着快乐的心态,一副乐天派的性格;相反,另一些人则总容易灰心丧气、悲观失望。其实这就与一个人大脑中多巴胺的多少有关。一个多巴胺缺乏的人易患精神分裂症和忧郁症,而如果一个老年人缺乏多巴胺,则易患使人行动逐渐僵化的帕金森症。
对一般人来说,多巴胺可以经由外界刺激产生,多做愉快的事,大脑中的多巴胺含量就会提高。但这方法对那些特别郁郁寡欢的人来说就不怎么管用,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等其它办法提高这种人大脑中的多巴胺含量。其实,服用可卡因也可以提高人的大脑中的多巴胺含量,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吸食可卡因等毒品的人容易处于兴奋、迷狂状态的原因,但服用可卡因的副作用太大,这种方法不值得尝试。
冲动是受五羟色胺缺乏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一些人特别地爱冲动,他们总是会因一言不合或其它一些小事而大动肝火,甚至动不动就捋袖攒拳,摆出一副欲与人玩老命的莽汉架势。提起这样的人,人们总是爱摇摇头,无可奈何地说:“这个人脾气真坏!”“这个人的肝火太旺了!”
其实,导致这些人产生这类过激的行为状态的,并不是他们的什么“脾气”或“肝火”,而是一种被称为“五羟色胺”的物质。五羟色胺是一种神经传递元素,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它不仅能够较大程度地影响到睡眠和食欲,同时也对情绪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大脑中这种物质含量较低,人就比较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冲动,做出一些不理智甚至是很危险的行为来。事实上,大脑缺乏五羟色胺的症状并非只是在某些人身上出现,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现象,只不过在有的人身上表现得重一些,而在另一些人身上表现得轻一些罢了。
那么,有什么方法来控制这种冲动行为吗?有。研究发现,一种被称为Tph2的酶最终控制着大脑中五羟色胺分泌量的多少。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Tph2来生产一种能够改变大脑中五羟色胺水平的药物。一旦这种药物研制成功,那些老是风风火火、冒冒失失的人言行就可能会大大改变,他在别人面前将好像换了个人似的:走路四平八稳、目不斜视,说话轻声细气、字斟句酌,做事慢条斯理、不徐不疾,总之,变得很理性、稳重。
此外,利用这项研究成果,也可以更好地减少和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因为据分析,相当一部分人的犯罪行为,都是在一时冲动之下产生的,也就是说,这些人在进行犯罪的时候,他们大多数知道他们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但由于当时脑中五羟色胺的含量太少,所以也就特别地冲动,很难控制住自己,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你如果知道自己是个非常爱冲动,而且一冲动起来就非常难以控制住自己的人,那你平时就应当适当地服用一些能够促进五羟色胺分泌的药物。例如,如果你明知在高速公路飙车不但违法同时也是拿性命来冒险,却总是手痒痒,控制不住,那你可以在每次开车前,服用促进五羟色胺分泌的药物,这样一来,你的那种开快车的欲望就会有效地得到抑制,不仅避免了被罚款和坐牢的可能,你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此外,对于那些拿犯罪当游戏,已经无法用刑罚来阻吓、用言语来感化的惯犯们,只要给他们定期地服用一些促进五色羟胺分泌的药物,就有可能使他们重新变成遵纪守法、循规蹈矩的模范公民。
轻生是维生素B12缺乏所致
不久前的一天早上,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位居民从睡梦中醒来时,发现他的妻子丽莎的身体已经变得很冰凉、僵硬。警察对死者的死亡原因展开了全面调查,从现场的种种迹象分析,警方初步认为死者死于自杀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对于这一推断,死者的父母、密友、邻居、同事都表示难以接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丽莎生前是一个有着虔诚、坚定的宗教信仰、开朗乐观、热爱生活和生命的人,而且她的家庭和睦、事业顺利,几乎没有什么可让她感到悲观绝望的事,所以,对于自杀竟然会发生在丽莎身上,他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由于最终不能找到导致丽莎自杀的原因,因此,警察不由得转而怀疑这其实是一桩作案手段非常巧妙高明的谋杀案,而且他们把怀疑的焦点聚集在死者的丈夫身上。若是没有一个医生出面来发表他的看法,丽莎的丈夫可能就会真的背上谋杀的罪名,锒铛入狱。这位医生指出,如果找不到丽莎自杀的其它动机,那么他就有理由认为导致丽莎诀别人世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她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所致。
这个自杀原因,真是让许多人大感意外。因为稍稍有点这方面常识的人都知道,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2的缺乏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会出现肝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疲劳、记忆力衰退、抵抗力降低,发生造血障碍,贫血、皮肤粗糙和皮炎等。所以,一般人是怎么也不会把自杀行为与维生素B12的缺乏联系起来的。但实际上,新的研究表明,维生素B12缺乏不仅能引起纯生理上的不良反应,而且还会造成抑郁症等精神上的疾病,这在医学上也是很早以前就有定论的。只不过,维生素B12严重缺乏时甚至会导致厌世自杀,却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因为医学研究人员在对部分不明原因的自杀者的尸体做病理切片分析时发现,他们体内都有一个共同的奇怪现象,那就是严重缺乏维生素B12。此外,研究人员还对一些自己也说不出什么理由、莫名其妙地就产生轻生念头的自杀未遂者做了类似的研究分析,结果也证实了他们体内都严重缺乏维生素B12。并且,通过对这些人进行服用一定量的维生素B12的实验之后,他们头脑中的悲观绝望念头果然由此淡漠甚至完全消除,并会对自己当初为什么会产生那些奇怪和极端的念头而感到可笑和不解。所以,认为维生素B12缺乏能导致人自杀行为的说法并非是凭空杜撰。
受到这位医生的启发,法医再次对丽莎进行了尸检,结果证明她体内确实存在着维生素B12缺乏的状况。所以,虽然从逻辑上不能完全据此做出丽莎一定是因为维生素B12缺乏而自杀的推断,但起码可以说明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同时,因为不能排除丽莎因维生素B12缺乏而自杀的可能性,再加上也没有其它证据能够充分证明是丽莎的丈夫谋杀了她,所以,也就使丽莎的丈夫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牢狱之灾。
至于为什么维生素B12的缺乏会导致人的消极悲观情绪,甚至最终绝望自杀,这方面的详尽的内在机理,还有待于科学家进行进一步地研究分析。但对于人类来说,发现这种因果关系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全世界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特别是青少年的自杀率近年来更是呈直线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忧虑。在这些轻生者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自杀动机不明的。以前,因为弄不清楚他们的自杀动机,所以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对他们的自杀行为和念头进行防范和消除。现在,如果搞清楚他们自杀的原因是缺乏维生素B12,就可以对症下药,让他们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12的动物肝、肾、鱼、牛奶,或者是服用适当剂量的维生素B12药物,就可以打消他们那种可怕的弃世念头,使他们重新变得积极乐观,热爱和珍惜生命。
恐惧来自内耳神经
上面所说的都是因为化学物质所引起的机能反应,此外,导致某些生理反应的因素虽然不是化学物质,但也同样非我们以往所想像。
当你行走在空荡寂静、漆黑幽深的小巷里,心里本就七上八下的,猛然又有只毛绒绒的大手从后面搭住了你的肩膀;或者是你正在看一部恐怖片,虽然是早有心理准备,但当看到棺材里突然立起一具脸色煞白、面目狰狞的僵尸时,你肯定会有一系列很强烈的生理反应:直打冷颤、瞳孔放大、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失声尖叫——这种反应就是恐惧。
恐惧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反应和状态,但是,你知道你的这种恐惧感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吗?你肯定会不假思索地说:那当然是来自我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这个结论有部分是对的,但也有部分是错的。
科学家指出,人们的恐惧感并不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直接来自大脑神经,而是你可能怎么也想不到的内耳。
人类的内耳系统控制并调节着我们的视觉、听觉和味觉,以及平衡感、方向感、移动感、深度感等,同时,也与人的恐惧感的产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内耳的“线路”错综复杂,有时即使是些小小的外界刺激也会造成恐惧的反应,这种反应再通过神经系统传导到大脑,于是我们就有了那种害怕的感觉。
调查还发现,内耳神经出现毛病的人更容易感到恐惧,90%患有恐惧症的病人是因内耳故障而引起的。比如,那些患有听力障碍的聋人,他们一般都非常封闭、敏感,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这除了与一般人存在着交流困难的原因以外,同时也表明他们对于周围的世界存在着较大的恐惧感。所以,对于此类病症患者最直接和根本的治疗方法,就是想方设法修复他们的内耳神经。
害羞是脑扁桃体受刺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特别爱害羞,未开口说话就先紧张,看见生人就脸红。对于这种爱害羞的人,通常我们都会认为最主要的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是他们体内的基因继承了父母的内向和爱害羞的遗传信息,或者是后天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如从小受虐待、父母离异、家庭贫困、体质太差、学习成绩不好等。这些说法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事实也并非完全如此。心理学家指出,实际上,有一些人爱害羞的性格,是脑扁桃体容易受刺激之故。
脑扁桃体是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大脑深部的一个杏仁状结构。科学家早前研究发现,脑扁桃体在对那些需要特别警觉的事件做出反应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为人体的“情绪发动机”。脑扁桃体还有帮助控制心搏率和排汗的功能。此外,它在受到刺激时,也会使人产生“害羞”的情绪反应。
研究人员曾对22名20岁出头的年轻人进行了试验。这些试验对象2岁左右时就参加过性格比较研究,13人被认定为性格拘谨或者说是害羞,另外9人从小就性格外向、开朗大方。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显示,当给试验对象们看一些没有什么表情的陌生人照片时,那些小时候就比较害羞的人,脑扁桃体的活动比从小就性格外向者明显活跃,同时,脑扁桃体的活跃又促使了心跳的加快和血液流量的增大。这个试验结果表明,人的性格之所以有害羞和外向之分,与脑扁桃体功能上的差别存在着关联。而且,脑扁桃体功能的这种差别在人成长过程中一直存在,并且能够被检测到。研究人员就发现,一些小时害羞,但成年后变得较为外向的人,其大脑特定区域——脑扁桃体的活动状况仍然与从小性格就外向的人有明显不同。
研究认为,从小极其害羞的人长大后可能更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或抑郁症。因此,了解害羞等性格的生物学基础,将有助于及早对一些有患病倾向孩子进行诊断、预防和治疗。
本文源自大科技杂志文章 欢迎您关注大科技公众号:hdkj199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大科技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